当心!这8种食材千万别趁新鲜吃
对于大多数食品而言,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,味道越好,而长期放置,其色香味等会变差、且营养素流失。因此人们认为所有食材都是越新鲜越好。其实不然,有些食品,越新鲜越可能导致食物中毒。以下8种常见食材就不可以太新鲜。
1. 茶叶
新茶中的茶多酚、咖啡碱含量较高,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。(网络图片)
时新茶是指鲜叶炒制不足半个月的新茶。相对来说,这种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。不过,从中医理论讲,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,这种火气需储存一段时间才会消失。因此,饮用过多时新茶可使人上火。另外,新茶中的茶多酚、咖啡碱含量较高,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,如果经常饮用新茶,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。胃不好的人,应少喝加工后存放不足半个月的绿茶。另外要提醒的是,并非所有种类的茶都是新的比陈的好,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适当陈化,品质更好。
2. 鱼
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,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。(图:Fotolia)
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,因此喜欢活杀现吃,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。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。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,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。 活杀现吃,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,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,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。此外,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,营养成分不充分,口感也并非最好。
建议:活鱼死后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,以尽量挥发掉鱼身上的剩余毒素,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。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2小时后进行,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,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,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,此时烹饪,味道最好。
3. 鸡、猪肉
新宰的肉类中经常存有各种细菌,甚至可能有某些病毒。(网络图片)
新宰的肉类中经常存有各种细菌,甚至可能有某些病毒,比如猪黄胆病毒就是藏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的,而冻肉中的细菌都已排出或冻死了。从肉质上看,新鲜肉酸味重、杂汁多,冻肉入库前进行了排酸处理,肉体内的水分和污血基本上都被清除了,因此肉味更加鲜美。冻肉保鲜温度在零下18℃左右,而家庭用冰箱的制冷一般在零下4℃~5℃,冻肉长时间放在冷藏柜中仍然会慢慢变质。因此建议买回家的冻肉最好在一周时间内吃完。
4. 猪肝
猪肝是猪体内的解毒器官,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在肝中聚集。(网络图片)
有的人喜欢吃鲜嫩的猪肝,因此在烹调时,为求鲜嫩,往往将鲜猪肝急速炒一下就食用。却不知道这样做的隐患很大。猪肝是猪体内的解毒器官,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在肝中聚集,倘若加热不彻底,一些有毒残留的物质可能会进入人体,损害人体健康。
5、新鲜牛奶
现挤出的牛奶带菌,比如布氏杆菌、结核杆菌等,容易引起传染病。(网络图片)
为了新鲜,有人喜欢在农场购买当场现挤的牛奶。专家称,这种做法并不可取。因为现挤出的牛奶带菌,比如布氏杆菌、结核杆菌等,容易引起传染病。此外,这种“新鲜牛奶”也无法保证挤奶的环境卫生、容器消毒情况以及挤奶员的健康状况等。
6、鲜黄花菜
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,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,引起食物中毒。(网络图片)
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,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,引起食物中毒。相比之下,干制黄花菜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水蒸气薰蒸、晾晒等工序,能够去除大部份的秋水仙碱,更加安全。秋水仙碱可溶于水,因此,如果吃鲜黄花菜,一定要先经过焯水、泡煮等过程,干黄花菜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。
7、新鲜木耳
鲜木耳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噗林,经太阳的照射,会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。(网络图片)
鲜木耳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叫噗林,噗林是一种光感物质,人食用鲜木耳后,经太阳照射,会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,造成皮肤瘙痒,暴露在外的皮肤会出现红肿、痒痛。而干木耳是经曝晒处理的成品,在曝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份噗林,食用前又经水浸泡,其中含有的剩余毒素会溶于水中,因此水发的干木耳无毒。需要注意的是,浸泡干木耳时需多换几次水。
8、新鲜海蜇
新鲜海蜇含有毒素,不可食用。(网络图片)
新鲜海蜇含有毒素,不可食用。只有经过食盐、碘盐加明矾让鲜海蜇脱水数次,前后要三周左右,才能让毒素排尽。另外,还要将脱掉毒素的海蜇用清水反覆浸泡、漂洗,直至完全脱去食盐、明矾。这时的海蛰呈浅红或浅黄色,厚薄均匀又有韧性,用力挤也挤不出水,才能放心食用。
上述处理方法只是去掉了海蜇中的毒素,但海蜇有时会附着一种叫“副溶血性弧菌”的细菌,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,一般在醋中浸5分钟就会死亡,在淡水中也很难存活。所以,海蜇在食用前首先放在淡水里,将海蜇泡上两天,再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,这时才可以放心食用。